香港大学介绍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9/10  发表于4872天前  58582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英语: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 HKU),香港最高学府,是香港第一所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及「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合併而成,于1911年在香港岛正式创立,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为港大医学院首届毕业生。

港大中文校训为「明德格物」,对应拉丁文为Sapientia Et Virtus,立校以来一贯採用英语教学,在人文、法律、政治及医学等学术领域极为出色。2010年的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将之列为世界第23位,与汤森路透社合作蒐集数据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则将之列为世界第21位,皆为亚洲第1位。

早期

香港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887年的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先生曾习医于此。当时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成立大学,时任港督卢押(Lord Frederick Lugard)认为英国也应该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一来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殖民地时代的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让英国便于华南地区拓展势力与巩固在香港的管治。印度商人麽地爵士(Hormusjee Naorojee Mody)阅报得知港督卢押有意兴办大学,亲自前往港督府表示支持兴办计划并捐出15万元作为建筑费用及3万元作为组常费用。当时两广总督张人骏捐款20万元和省港工商界亦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能够踏上自强的道路,于是他们纷纷出钱支持兴建香港大学。另一方面,当时太古公司辖下的一艘货船发生工业意外导致多名中国船员伤亡,为急欲修补公司形象而出钱支持成立港大。加上英国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资公司如汇丰银行的资助下,最终卢押筹得足够资金筹建大学,于1910年3月16日主持大学的动工仪式,主张港大「为中国而立」。


1911年港大成立,1912年举行了正式的创校典礼。因卢押认为当时中国社会不适宜接触西方的人文价值观(如共产主义理念),大学最初模彷利物浦大学的制度,重理工而轻人文,故只设3个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及文学院。1916年12月举行第一届毕业礼,有23个毕业生及5个荣誉毕业生。1925-26年省港大罢工后,政府为进一步沟通中西文化,遂召集本港绅商,磋商在香港大学增设中文学系,让汉文中学毕业生入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于1927年成立,邀得前朝翰林赖际熙、区大典等执教,加上其时又有华人富商邓志昂捐款建立中文学院、冯平山捐款建立中文图书馆等,涌起了一股重视中文教育的潮流。1939年,理学院成立。1941年因香港沦陷,本部大楼遭炸毁而停办,至1945年复办。


战后


二战后随香港的社会需要陆续设立法学院(1969年)、社会科学学院(1967年)、牙医学院(1982年)、专业进修学院(1992年)、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2001年)等。1961年学生人数为2000人,是1941年的4倍。1989年后政府推行大专教育本地化,使多数香港人不用远赴英国读大学,也为主权移交中国作准备,便大幅增加大学学位和课程种类。这使港大学生人数倍增,至2008-2009年度学生数目达到21,652名,包括2,068名内地生及国际学生,亦有全港数量最多的研究生。由各学院及研究院开办的课程数量也多达10万个。主权移交后,虽数次被校政风波困扰,但大学逐渐由专注于教学过渡为教学和研究并重,并增加和海内外大学和研究所的学术交流,犹以医学研究(如SARS病毒研究)取得不少成果,数所实验室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称号。

由于不少港大毕业生任职于香港政府部门,港大也被比喻为「执政党」与「香港的东京大学」。目前,港大共有11名校友任职香港政府问责局长。

校徽


香港大学的校徽是根据英国纹章院的建议而订立的,并于1913年5月14日获得了现在的盾形徽章和校训。早于1912年10月,香港大学已于一封给纹章院的信中提到了盾形徽章的设计。但徽章设计者为谁已不可考,可能是一位熟悉纹章学的欧洲人。从徽章的设计可以看出早期的大学兴办者对香港大学的期望,希望将大学发展为一所中西合壁的大学。1981年,在香港大学建校70週年时,大学向纹章院申请一个完整的大学纹章,添加部分包括冠顶及扶持盾牌的兽形,此项申请于1984年获英国纹章院批准。香港大学亦因此项批准而成为香港唯一一所拥有完整纹章的大学,显示出大学历史悠久的一面。

纹章裡(除校徽)有三隻生物。站顶的是代表英格兰的小狮子。左面是代表中国的龙,右面是代表英国的狮子,脚踏着的草地代表香港岛。三隻生物都繫着翡翠项饰。头盔与彩带代表勇敢的骑士。


大学管治
《香港大学条例》(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rdinance)规定大学校监(Chancellor)为香港行政长官,即香港殖民地时期的香港总督。目前的大学校监为曾荫权博士,副校监(Pro-Chancellor)为李国宝博士,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University Council Chairman)为梁智鸿医生,校长(Vice-Chancellor and President)为徐立之教授,首席副校长(Deputy Vice-Chancellor and Provost)为钱大康教授,副校长(Pro-Vice-Chancellors and Vice-Presidents)为周肇平教授、李行伟教授、麦培思教授、谭广亨教授、徐碧美教授。校长会同副校长执行大学校务委员会订立的政策。

校园生活
港大校园本部座落香港岛西部的薄扶林道以东、般咸道以南、列堤顿道和巴丙顿道以西、大学道以北,佔地约16公顷。李嘉诚医学院现时位于香港玛丽医院对面的沙宣道罗富国教育学院原址。牙医学院及教育学院言语及听觉科学学部位于西营盘的菲腊牙科医院内。另有位于新界的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及香港石澳鹤咀的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文化及康乐设施
香港大学校园内设有4个文娱中心给同学使用,分别为: 徐朗星文娱中心、庄月明文娱中心、薄扶林文娱中心及方树泉文娱中心。各文娱中心外分别设有剧场、食肆、排舞室、礼堂等设施供同学使用。其中某部分亦开放给公众使用,如位于庄月明文娱中心之两间食肆。另外于薄扶林道设有两个体育馆,分别为何世光夫人体育馆及赖蒙廉夫人体育馆,馆内有排球场、篮球场、手球场、壁球场、健身室及一个25米游泳池等设施。此外于沙湾径设有何鸿燊运动场,场内设有一个天然草及两个人做草场,可用作11人足球、曲棍球、垒球等活动. 此外亦设有6个胶地网球场及一个50米之标准游泳池。大学亦设有七个图书馆,分设于各大楼内。


标志性建筑物
本部大楼

香港大学建于1910年2月26日,这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就是本部大楼。大楼用文艺複兴期建筑模式的花岗石柱廊所支撑,顶部则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本部大楼不仅是文学院的大本营,张爱玲就曾于1939年在这裡的文学院读书。这裡同时也是港大学生拍摄毕业照的首选地。其中的陆佑堂,是电影《色戒》学生们演戏的剧场取景地。

大学堂
位于薄扶林道山顶,揉合了都铎及歌德式建筑特色,引人注目。大学堂于1861年由苏格兰商人杜格拉斯兴建,作为公司总部及寓所,因此取名为「杜格拉斯堡」。1894年,一个法国传道团买下了这幢建筑物,并大举修葺及增建,后于1953年迁出。香港大学在1954年收购了这幢建筑物,并自1956年闢作男生宿舍,改称大学堂。

大学堂之外有设计优雅的梯级,而于内部则有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及螺旋式楼梯,都是该建筑物的特色。多套香港电影曾于该建筑物取景,包括《流氓侠医》、《玻璃之城》等。

邓志昂楼
是香港大学的一座古老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本部校园,邻近薄扶林道,由邓肇坚爵士父亲邓志昂于1929年捐助建成,作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之用。

邓志昂楼为1座楼高3层之平顶建筑,外牆铺以洗水批荡,装饰花纹简朴。2楼外牆有5个小阳台。大楼于1931年9月28日由当时之香港总督贝璐爵士揭幕。现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孔庆荧楼
香港大学孔庆荧楼是香港大学的一座古老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本部校园,本部大楼出口对面。大楼于1919年落成启用。其外部自1985年起成为香港法定古迹。原为港大学生会大楼,现为文学院音乐系使用。

梅堂及仪礼堂
建于1914年,是香港历史建筑物,属爱德华式建筑风格,本来有三幢,建校初期曾经是学生宿舍。现存只馀两幢建筑物,改称为「梅堂」及「仪礼堂」,现用作「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通识教育及写字楼等。

堂前的水池名为「月明泉」,是以李嘉诚先生的夫人庄月明来命名的。月明泉环境优美,是拍摄毕业纪念照时的必到之地。据说,当年十九岁的张爱玲曾提着大皮箱子从上海来到港大求学时,就住在仪礼堂旁的宿舍。那个时候,仪礼堂也是学生宿舍。

嘉道理楼
香港大学嘉道理生物科学大楼曾荣膺过亚洲最佳建筑物,原因是其拥有的高科技设计,足以与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分庭抗礼。

这座十层高的大楼由八支十米高的倒金字塔形支柱支撑,而在对称的钢质弧形屋顶之下,是大楼的核心部分 ── 拥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实验室。评审团指这座建筑物以崭新的手法演绎了完美的建筑概念,实验室的设备能配合日新月异的科学研究,不但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也减低了在建筑物改动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舍堂
「舍堂」(Hall)是香港大学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过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彼此学习,达致课堂和学术以外的「全人教育」。「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学院制」,但港大的舍堂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学院的学术教学及独立招生功能,而衍化为只保留社交和课外教育功能的「舍堂」。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时奉行「学生自治的原则」,学生于管理舍堂的过程中可学懂与人沟通,做人处世的知识。舍堂的活动多姿多采,包括各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某些舍堂亦提供学生于中学时期较少机会接触的球类运动如曲棍球、垒球及棍网球,合称“New Ball Games”。此外亦有话剧、辩论、桥牌、歌咏团等较文静的活动供堂友选择,亦有跳舞、团契、社会事务团、狮队等兴趣小组。同时学生亦能于舍堂中培养团体意识及贡献的精神。

然而港大亦有纯粹供学生居住而没有任何学生组织的「学生住宿楼」。「学生住宿楼」只有男女各36个宿位,对于居于较远离港大的学生来说,变相只有舍堂可供选择。由于很多舍堂每年重新审订宿生资格是基于其课外活动的表现及对该舍堂的贡献,故希望专注学业或不希望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

现时香港大学共有13所住宿舍堂及3所非住宿舍堂,13所住宿舍堂为:何东夫人纪念堂、利希慎堂、利铭泽堂、利玛窦宿舍、李国贤堂、圣约翰学院、施德堂、太古堂、大学堂、伟伦堂、马礼逊堂、李兆基堂及孙志新堂。3所非住宿舍堂分别为康宁堂、根德公爵夫人堂、李志雄纪念堂。其中何东夫人纪念堂及根德公爵夫人堂为女生舍堂,利玛窦宿舍、大学堂、马礼逊堂(本科生部分)及康宁堂为男生舍堂,其馀为男女溷合舍堂。另外利玛窦宿舍由天主教耶稣会主办、圣约翰学院由基督教圣公会主办,行政上皆独立于香港大学。

港大历史上还曾有圣母玫块堂(有传张爱玲曾经入往),惟因故停办。圣约翰舍堂及圣士提反舍堂因圣保罗书院之复校纷争,于1950年在圣士提反舍堂原址合併为圣约翰书院。明原堂(即卢吉堂、梅堂及仪礼堂)于1992年搬迁,易名为利希慎堂。马礼逊堂曾于1968年停办,2005年重开;然而主办者已由伦敦传道会及香港愉宁堂变为大学本身。


教研单位
香港大学有10个学院,分别为建筑学院、文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牙医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成立于1984年,是香港第一所大学法学院)、李嘉诚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其中以医学院规模最大及历史最悠久。其他教学单位包括研究生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及其他不属任何学院的教研单位。


港大学生的社会地位
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之前,港大为全港唯一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15位司长及局长中,有11位是出身自香港大学,可见香港大学学生在政府内部已经佔有一定地位,甚至有「港大帮」之说。
 

海外院校申请

我们提供15个国家/地区的留学服务。您可以通过我们免费申请海外的10所大学,但是每个国家最多只能申请8所(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 图标: = 免费申请 ]

英国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加拿大 / 美国 / 香港 / 澳门 / 新加坡 / 爱尔兰 / 德国 / 荷兰 / 丹麦 / 瑞典 / 西班牙 / 马耳他

我们提供英国和爱尔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私立学校(也称私校或独立学校)申请。

在线申请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