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介绍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2011/9/10  发表于4874天前  71711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语: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是成立于1963年10月10日的香港第二所大学,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1951年及1956年创校的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将于2012年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时扩充至9个书院。

中大现为香港唯一拥有诺贝尔奖得主任教的大学,包括杨振宁(物理学奖)、詹姆斯·莫理斯(经济学奖)、罗伯特·蒙代尔(经济学奖),另有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及沃尔夫数学奖得主讲座教授丘成桐(亦为中大校友)及和图灵奖得主姚期智。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高锟为中大电子系创办人、讲座教授及中大前校长。

目前中大于多项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百大,常为香港前三甲,亦被QS评为亚洲第四。其数学的教研在亚洲领衔,现以“生物医学科学”、“讯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重点研究领域。

使命
在各个学科领域,全面综合地进行教学与研究,提供公共服务,致力于保存、创造、应用及传播知识。

愿景
努力成为国际公认的第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并使建立于双语及跨文化传统的学生教育、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均保持在卓越水平。


书院自主时期
1957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成立“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共同争取应得的政府资助及学术地位。三所书院于1959年成为政府资助专上学院,并于1963年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其时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李卓敏博士为首任校长。当时,三所书院仍维持教学及行政独立,大学中央仅负责颁授学位等工作,行政架构与英国伦敦大学颇为相似。
创校初期,中大各机构仍分散于香港各处。直至1973年,中大才全面迁入现有的沙田校园。
1964年,中大首次颁授学士学位。
1965年,教育学院、校外进修部成立。
1966年,研究院成立。
1971年,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成立,由三所书院的学生代表组成,但各书院仍拥有独立的学生会。
1974年,工商管理学院成立;香港政府及立法局批准中大设立医学院,医学院遂于1981年正式成立并录取首批医学生,成为香港第二所医学院。


行政改制之后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改制方案,中大将采取单一制的行政结构,各书院只负责学生福利等工作,其余权力悉数移交大学中央。新亚书院的数名校董会成员,包括国学大师钱穆、唐君毅等人以政府违反书院联邦制本意为由,集体辞职抗议。
1978年,马临教授接任中大校长。
1980年,首办博士课程。
1986年,逸夫书院成立,成为中大第四所成员书院,其校舍则于四年后落成。
1987年,高锟教授接任校长。
1988年,香港政府公布《第三号报告书》,当中“建议”所有四年制的大专院校改行三年制,引起中大学生抗议。翌年,香港行政局通过《第三号报告书》,“建议”最终成为事实。中大绝大部份学系于1994年正式改行三年本科的学制。
1991年,工程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成立。
1992年,药剂学院成立。
1993年,会计学院成立。同年,中大校友评议会成立。
1996年,李国章教授接任校长。
1998年,中大驻北京大学联络处成立;中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成立。
1999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其后成为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成立。


二十一世纪
2001年,中大于东铁大学车站附近兴建全港首间教学酒店。
2002年,中大与东华三院筹划成立香港中文大学 - 东华三院社区书院;金耀基教授接任大学校长;中大首次颁授荣誉院士。
2003年3月28日,因非典型肺炎爆发,中大宣布休课。同年,中大成功找出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源头。
2004年,刘遵义教授接任校长。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学院成立,中大成为继港大及城大之后,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本科及研究院课程的大学。
2006年,为了应付中大于2012年恢复大学四年制后对学生宿位的需求,校方宣布成立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校舍设于大学体育馆后的山坡。
2007年,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成立。
2009年,前校长高锟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拥有香港身分的诺贝尔奖得主第一人;建筑学系升格为建筑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成立。
2010年7月,沈祖尧教授接任中文大学校长。

 


历任校长
第1任(1963-1978):李卓敏教授,经济学家。
第2任(1978-1987):马临教授,生物化学家。
第3任(1987-1996):高锟教授,光通讯工程学专家,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第4任(1996-2002):李国章教授,医学家。
第5任(2002-2004):金耀基教授,社会学家。
第6任(2004-2010):刘遵义教授,经济学家。
第7任(2010-至今):沈祖尧教授,医学家。

成员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为香港唯一的书院联邦制大学,分别为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逸夫书院(1986年成立)、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2006年成立、2010年起正式招生) ,以及已成立但尚在筹备中的敬文书院、和声书院和伍宜孙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之初,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均保有相当的权力,如能够各自安排不同的学系及学科内容。但到1976年,香港政府修改大学条例,将不同书院的权力收归大学中央。现时的成员书院只专责非形式教育,如提供通识课程及学生宿舍等。中大近年推行全民书院制,除了研究院师生职员外(研究院独立于中大书院制),所有教职员和学生都有所属书院。

为了容纳因本科课程在2012年恢复四年制而增加的3,000多名本科生,大学陆续宣布成立新书院。2006年,中大校董会通过接受合共2.7亿元的捐款,以成立晨兴及善衡两间新书院,以应付恢复四年制的需要。新书院预计分别录取300人和600人。2007年,中大校董会通过接受由叶克勇、伍宜孙慈善基金会及不记名捐款人分别捐出的1亿元、1.7亿元及1.5亿元的捐款,以成立另外三间新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三间书院计划分别录取300人至最多1200人。


深圳学院
2010年2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研议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校方属意在龙岗建校。


设施及资源
香港中文大学座落于沙田新市镇以北的马料水,面临吐露港。港铁东铁线的大学站即紧接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占地共134公顷,包括超过130座楼宇,是香港拥有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此外,医学院除了基本医学大楼设于本部外,主要教学实习皆集中在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


图书馆系统

大学图书馆系统于1963年创校时成立,负责统筹大学图书馆及各分馆之庋藏及服务。成员包括: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校本部)
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
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
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
李炳医学图书馆(在威尔士亲王医院)
建筑学图书馆(在王福元楼六楼)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在田家炳楼三楼及四楼)
其它图书相关设施﹕

逸夫书院李和声自学资源中心 - 位于逸夫书院文澜堂4楼。
美国研究图书馆 - 位于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2楼。原属美国领事馆新闻处辖下之美国图书馆。1993年大部份藏书迁移到香港中文大学港美中心,后交大学图书馆系统管理。
中国文化研究所参考图书室
香港亚太研究所参考资料室 - 位于崇基学院利黄瑶壁楼5楼。


体育设施
香港中文大学有各类运动设施供教职员及学生使用,包括大学体育中心、夏鼎基运动场、岭南运动场、水上活动中心、书院体育馆、篮球练习场、健身室、壁球室、康乐室、网球场、游泳池、篮球/排球两用场、射箭练习场。

大学保健处
位于大学校园中央的保健路的大学保健处,提供一系列医疗服务,包括门诊、身体检查、专科、护理、配药、化验、物理治疗和牙科服务。同时提供专用宿舍,为一些患有高传染的疾病而不方便留在家中的宿生提供留宿服务。

饭堂
香港中文大学有多个学生饭堂和职员饭堂遍布校内。

住宿
宿舍

中文大学逾半学生可获安排宿位。4所成员书院(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及逸夫书院)共有20幢宿舍,连同医学院所提供的宿位和6幢研究生宿舍,提供了逾6,000个宿位。学生事务处来港生组辖下的国际生舍堂于2005年启用,可容纳420名本地、非本地及交换生。

宾馆
有2座大学宾馆(位于逸夫书院校园附近)及昆栋楼。

购物
大学有两所书店,分别为本部富尔敦楼大学书店(由辰冲公司营运)及崇基学院李慧珍楼第二书店;另有“女工同心合作社”、百佳超级市场及一所理发店。校方另于富尔敦楼设“纪念品销售处”。

银行
香港中文大学本部富尔敦楼一楼设有恒生银行分行,崇基学院李慧珍楼地库设有东亚银行分行及本部范克廉楼设有其银行自动柜员机,新亚书院乐群馆梁雄姬楼地下设有渣打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另外大学站内分别有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及中国银行之自动柜员机提供。

学生会
由于中文大学成立时,3间成员书院都有各自的学生会,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至1970年代才正式成立。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均是中大学生会的当然会员。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包括“干事会”、“学生报”、“校园电台”等组织,而传媒报道的“中大学生会”通常是指“干事会”。以上组织皆由“代表会”负责监督,但其组成方式与前三者不同,前三者由中大学生投票选出(选举由代表会举办),代表会本身则由成员书院学生会派出“书院代表”组成。理论上书院学生可以投票选出代表,但实际上因为乏人参选,代表几乎都是由书院代表会/监议会委派的。

中大学生会自成立以来,经常就学校政策对校方和政府表达意见,如“反四改三运动”、“杀系事件”、“哭中大事件”及“保树立人”等,也曾声援1989年在北京的学生运动,创立中国民运基金。

持续及专业进修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于1965年成立,在1994年易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并于2006年起易名为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院秉承服务社会提供优质持续专业教育的使命,配合著香港发展步伐及不同行业人士的进修需求,课程日趋多元化,2005至06年开设的课程约2000项,学生人数逾40,000人。


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Hong Kong Internet Exchange,简称HKIX)的营运者,肩负起香港与国际网络之间互通的重任。香港互联网的中枢位于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的碧秋楼。


创新科技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创新科技中心是大学与业界沟通的桥梁,中心鼓励双方作多方面交流,并促成合作,使得大学研究成果用诸于社会。为促进与业界的沟通,创新科技中心经常统筹大学各研究队伍在本地以至区域性的科技展览中参与展出,藉以提供社会与研究队伍之间的直接沟通平台。

海外院校申请

我们提供15个国家/地区的留学服务。您可以通过我们免费申请海外的10所大学,但是每个国家最多只能申请8所(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 图标: = 免费申请 ]

英国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加拿大 / 美国 / 香港 / 澳门 / 新加坡 / 爱尔兰 / 德国 / 荷兰 / 丹麦 / 瑞典 / 西班牙 / 马耳他

我们提供英国和爱尔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私立学校(也称私校或独立学校)申请。

在线申请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