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3 发表于4348天前 24249
港澳高校的招生标准除了要有过硬的高考分数和英语单项成绩外,还要有出色的面试表现。对于高考,考生容易做足“功课”,可对于面试,太多的考生无从下手,并且容易走进几个致命的误区。
误区一:
我高考超了一本线一百多分,就可以被录取。港澳高校虽然把高考成绩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但录取的标准绝对不仅仅是分数。高考状元被拒的例子已经数见不鲜,考生抱怨高分被拒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港澳各校到底要什么样的人才?港科大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处主任朱力径曾表示,不会因为考生高考成绩好或有保送资格等等就录取,他们更注重的是考生的心理素质、对时事的认知、看法、见解。鉴此,优秀的考分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努力刻苦程度,却无法准确地指出学生是否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给我们的教育理念提了个醒:思维潜质比分数更重要。
误区二:
面试只是走一个过场,自己只要准备好时事内容并且背好答案就可以拿到录取。有的考生如此的思考并潦草准备面试,结果只能是不尽人意。近年来,学生“给问懵了!”“考砸了!”“面对考官的问题我无话可说,这种问题我从来没想过!”种种抱怨还言犹在耳,一再的轻敌只可能重复失败的结局。港澳高校的考官绝不希望看到考生们口中背诵出不属于自己的语言,讲述着不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希望看到一个个考生真实的想法。况且,港澳高校的面试题常常被考生们冠以“袭击式”、“出人意料式”之名,其不定性可见一斑。有些考生撞上了自己没准备过的题往往就磕磕巴巴并且泛泛而谈,碰到了自己准备过的题便欣喜不已,抓住话语权滔滔不绝,却忽略了考官们亦在考察考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临场应变能力等其他的个人素养。
误区三:
活动竞赛奖拿得多、英文好就会被录取。这种心态同样是不可取的。活动竞赛中的获奖经历固然重要,但考官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奖杯和厚实的证书,他们更愿意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本身的睿智和激情。同时,各高校招生委员也更倾向于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才华以及其余学科的表现。换言之,考生应该坚信并证明自己比奖状更精彩;不少考生和家长有一种错觉,认为香港的英语面试就是考查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其实不然,在港澳高校的面试中,英语是作为一个交流的工具而非交流目的。考官更想看到的是学生对社会、时事的见解,以及责任感等个人品质。与其说这种面试是间接地考英语,不如说是用英语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