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独立以前,新加坡为英国海峡殖民地的首都,是英国当时于东南亚最主要的海军基地,新加坡海军基地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的干船坞。随着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带动全球贸易迅速成长,新加坡成为世界主要贸易据点,新加坡港也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前记者Chin Kah Chongrong说:“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新加坡经济受益于美国远征军在越南的必需品,燃料,武器和战车供应。特别是燃料和燃料,新加坡供应价值6亿美元的新加坡 每个月,美国军方的物流收入是帮助新加坡建设国家经济的初始资源。“每个月新加坡提供价值6亿美元的商品,连续近10年,总销售额达到 700亿美元。
于独立前的1965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11美元,居东亚国家第三位,不过虽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第三,但当年的东亚和东南亚除日本外,几乎都是未开发国家,状况和今日的非洲相似,故511美元在当年不只是比南非和北非的利比亚低,也不如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阿根廷,更只有约欧洲富裕国家的20%~30%。因此即便是东亚东南亚第三高,但概念上其实和今日的“非洲第三”相似,所以当时新加坡仍属于贫穷经济体。
自从马来西亚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始得以自由主导经济发展方向,外商直接投资、李光耀、吴庆瑞及荷兰经济学家阿尔伯特·魏森梅斯的国家主导经济政策刺激了经济成长。今日的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国民所得至2013年为止已是遥遥领先东南亚周边各国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如果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新加坡更在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
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经济迅速成长,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重工业方面,主要包括了区内最大的炼油中心、化工、造船、电子和机械等,拥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在机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升学,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和吸纳许多人才。旅游业也在总体经济结构中占重要比例,游客主要来自日本、中国、欧美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
早期的新加坡是个众多跨国公司在东南亚投资的首选地,得益于新加坡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以及较低的成本。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工商发展,新加坡逐渐丧失这些优势,许多工业、制造业纷纷外迁。然而受限于自身环境,易受全球经济萧条影响,尤其2003年肇于SARS因素,新加坡当年GDP负增长率达2.2%,迫使政府开始考虑其他的发展政策。新加坡政府长期鼓励私人创业,以及依靠中国的崛起调整经济结构,鼓励企业到新兴工业国家拓展投资,但还未见成效。
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控股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资拥有的几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却始终保持神秘,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间从未公布过财务报表。作为豁免私人企业,淡马锡控股不必像上市公司一样公开每年的财务报表,因此一直以来对该公司的传闻都不断。该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酒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此外,该公司也参股新加坡两家媒体——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因此可能间接进行言论管制。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是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也因如此,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被称作是“国家资本主义”,即通过国家控制的私人企业来进行投资,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市场。
淡马锡控股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也把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视为投资终点,目前大约一半的资产是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其中主要的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电讯、印度的ICICI银行、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Optus。近年来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对中国的首家私营银行民生银行表现出兴趣。2010年11月1日淡马锡控股宣布注资4亿美元,入股巴西石油与天然气服务公司(Odebrecht Oil and Gas,简称OOG),将持有该公司14.3%的股权。Odebrecht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建筑工程公司,旗下石油与天然气服务公司自1950年代起即持续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维持伙伴关系。 《经济学人资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14公布最新“全球生活费用调查”(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y),因新元强势和物价上涨,新加坡成为全世界对外派人员和商务客来说生活费用最昂贵的城市。
但《经济学人》所调查的对象为“外派人员和商务客”,此两类人士的消费商品偏向高端奢侈产品,而对“一般市民而言”,根据《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发布的‘城市生活费指数’新加坡的2015年一般市民生活费排名为全球48名。